再次拍攝普濟殿花燈 依然充滿年節氣息 人潮洶湧 熱鬧非凡
不過白天普濟街古樸房舍 懷舊風味 倒是攝影好題材
再次拍攝普濟殿花燈 依然充滿年節氣息 人潮洶湧 熱鬧非凡
不過白天普濟街古樸房舍 懷舊風味 倒是攝影好題材
11/11至11/26在台南市漁光島沙灘上 展示藝術家14件作品
以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為觸媒 激發出每個人對漁光風情的獨特想像
過境平台
森境之塔
跳進來
餘光島
粼光棲所
愛心光景
喃喃細雨潮間帶
迷霧森林
日落塔
夕照是拍攝熱門景點
佛陀紀念館開放參觀多年 才第一次進入禮佛 是否來得太慢
小沙彌歡迎大家光臨
頗思創意
象徵佛陀乘白象入胎
獅子 敘述佛陀的般若法音 無礙辯才 可以催破眾生煩惱無明
說好話 做好事 存好心
菩提廣場
歡喜而歸
炎夏季節 海灘總會吸引人潮來此踏浪消暑
狗狗也來泡浪
情侶雙雙對對
夕陽西沉 雲彩變化多端 是攝影最好時機
攝於 安平 觀夕平台
赤柯山金針花不似六十石山金針花廣泛 遊客如織 反而顯得悠閒舒適
兩邊都有[小瑞士]
停下腳步 享受慢活
汪家古厝 農家風光
藍天下金針花 一片橙黃
每個人鏡頭下金針花最美~~
說了好幾年要來花蓮拍金針花 一直延誤 終於今年成行
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真的名不虛傳
964驛站山頭 占滿了等拍夕陽好攝者
一旁採金針花農民 仍辛勤工作
必拍景點
當日天氣不佳 未出景
落日餘暉
日出
晨光照射金針花
守候著最佳角度
早晨拍照者仍不少
年輕真好
法國彩繪藝術家[七先生]作品~~ 躺在金針花海上做夢的女孩
好夢連連
臨別一拍 下次見了
來到雅竹居民宿時 剛好下起雨來 老厝在雨中更顯的古樸
老闆招待房客泡茶地方 此茶區為頂石棹茶區 海拔1400~1800公尺
住宿房間
屋前[石龜]守護著這片茶園
濛濛細雨 帶來了雲瀑 喜這飄渺虛無之間
夜幕低垂 轉移陣地拍夜景
水氣不足 琉璃光等下次了
遙望嘉義市夜景 萬家燈火
七月的藍天白雲是風景寫照最佳背景 唯豔陽高照的天氣會讓人受不了
只採取速戰速決拍法 否則會中暑
從橋上望去潺潺流水 清涼了許多
還是夕陽西沉來較舒服~~~~
來到顯宮拜訪朋友 順道去附近鹿耳門天后宮參拜 保佑平安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虔誠的心
光明指引
當天來了進香團 三太子陣頭表演
廟會陣頭越來越有變化
三太子與大將爺
大將爺引導 進香團徐徐進入天后宮參拜
終於可以休息了~~~
久未至祀典武廟參訪 加上這次地震有些毀損 前來觀看其情況
所幸損害並不大 順作圖檔資料
幣形鎮物 慶典時搭棚架之磚架
太歲殿
午後斜陽 照在朱牆 古意盎然
心誠則靈
保佑信眾平安
無論在竹筏上或岸上 一竿在手 希望無窮 人生有如釣魚
把握每一次機會 絕不錯失
不同時節的夕陽 呈現不同的色溫
緩緩歸來的船隻 劃破平靜的海面
紅紅的太陽下山[海]啦 ~~~~
寒冬之際 是拍水鳥好季節 為水鳥易於驚恐
要拍到滿意作品 誠屬不易 下次再努力了
青一色 ~~~高蹺鴴
今天雲彩還不錯 留下來拍夕陽
踏上歸途 ~~回家
水鳥~~夕照 選擇[夕照]較輕鬆
台南市登革熱肆虐 遊客數量銳減 也讓我這在地人
乘此機會 自由選擇拍攝熱門景點---四草綠色隧道
沿途風光 棄船倒影
白鷺鷥 歡迎各位光臨
綠色隧道 由此處進入
船上遊客稀少 任我自由取景
殺底片最佳場所
綠色隧道終點
折返不同風光
喜歡這小橋沙龍調 結束這趟之旅
下午5點多來到海邊 月亮已高掛天邊~~~
夕陽漸漸下沉 已不再炎熱 準備上工了
同好者努力拍出最最佳照片
橋上路燈已全亮 該打道回府了~~
今年[阿梅]夠犀利 連續大雨不斷 待在家裡悶的慌
近日難得天氣放晴 趕快去四草大橋曬曬照相機
腳踏車為國人休閒運動器材
河堤上騎車清涼愉快
橋上滿排釣竿 魚兒休假中 ?
橋下波濤洶湧
好攝者群聚一堂 獵取佳景
最佳角度
夕陽為攝影最佳練習景點
兩道白光 彗星 非也~~ 飛機
此景已離我很遠了 年輕真好~~~[5月30日]四草大橋
上野東照宮祭祀德川家康 德川吉宗 德川慶喜之神社
每年4月至5月有牡丹花祭
表参道兩旁石燈籠有200座以上
石燈籠
舊寬永寺五重塔
銅燈籠48座 為國定重要文化財
唐門 從這裡須購買門票
唐門[內]
社殿1651年建築 國指定重要文化財
大量使用金箔 富麗堂皇 被稱為[金色殿]
殿內未開放 難窺其究
金光閃閃 顯示幕府將軍地位崇高
精緻雕刻
透屏 1651年建築 國指定重要文化財
每次來阿里山 都會住宿阿里山賓館 喜其古樸陳設 懷舊之風
本館101歲 一樓客房已不營業 只剩二樓客房營業
上次住樓下 這次住樓上 喜歡住這裡 因大片吉野櫻即在窗前
原大廳現變為展示参觀
今晚住宿房間 曾住過的政要
強人政治當年開會場所
新館美輪美奐 設備新穎 本館終究會停止營業
前年來時 櫻花盛開狀況
本館50年代老咖啡吧 古典情調 輕鬆美樂地 是忘我地方
外國觀光客也來品嚐咖啡
骨董唱片機 好久不見了
一杯下午茶 洗滌身心疲勞
這時候來柳家梅園 梅子已逐漸成熟 進入採梅期了
古厝是棟竹管厝
皇恩堂 ? 柳姓堂號應是~~河東堂
詢問園主 解釋因柳姓祖先避難 改皇恩堂 稱為皇帝所賜
餐廳
遠眺群山 視野廣闊
園內梅園 種植草皮 一片綠油油
梅子成熟了 採梅日期:3月24日至5月20日
屋後有賞梅秘境 二條路徑
所見秘境梅園 較原始化 為產業道路
記得上次看阿里山日出是在觀日樓 現觀日樓已消逝無蹤了
真的太久沒來觀看日出
初露太陽 解說員說會跳 個人視覺或許不同吧